【项目纪实】某公立医院住院部定岗定编项目成功案例纪实—— 明晰岗位职责,平衡人力配置,激发团队活力
图片
【客户行业】
医疗卫生;公立医院;
【问题类型】
定岗定编
【客户背景】
华东地区某公立医院住院部是该医院的核心部门,承担着区域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等重要任务。住院部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病区,开放床位近千张,医护人员队伍庞大,多年来为保障当地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使医院收入增长放缓,以及药品零加成政策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导致医院运营成本上升,公立医院的运营处境正愈发艰难。在国家大力推动医院向公益属性回归、实施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既遭遇着收入下滑的困境,又承受着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的压力。
然而,住院部长期以来存在的岗位职责模糊、人力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不同病区、不同岗位的工作负荷差异较大,部分护理岗位在患者高峰期人手严重不足,而有些行政后勤岗位则人员冗余。医院管理层与住院部医护人员在人员编制问题上存在分歧:管理层认为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上级要求转型下,人力成本过高,需要精简部分岗位人员;基层医护人员则觉得日常工作压力巨大,频繁加班却得不到合理回报,希望增加编制以减轻负担。此外,由于公立医院受编制政策约束,富余人员难以合理分流,“有编无岗”“有岗无效” 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住院部的整体运营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决定引入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 ——华恒智信,通过定岗定编项目实现管理优化。华恒智信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助力该住院部明晰岗位职责、科学配置人力,有效激发了团队活力。
【问题分析】
专家项目组入驻后,通过与住院部主任、护士长、一线医护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结合对日常工作流程的实地观察,梳理出以下核心问题:
图片
一、职责范围界定不清,工作效能不足
项目组发现,住院部多个岗位存在职责重叠或空缺的情况。以影像科为例,医生与技师的工作内容缺乏清晰界定,有时会出现同一检查项目两人重复操作的现象,而有些疑难影像分析却因责任划分不清导致延误。在患者转运环节,护士、护工与运送中心人员的职责衔接不畅,时常出现患者等待转运时间过长的情况。
这种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状况,导致了 “多头管理” 和 “无人负责” 的现象并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沟通协调,不仅增加了内部沟通成本,还影响了对患者的服务效率,患者满意度持续走低。部分医护人员因职责不清而产生工作推诿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团队内部的矛盾。
二、编制核定依据不足,人力资源配比失调
住院部长期以来主要依据床位数和传统经验进行人员定编,未能结合实际工作量、患者病情复杂程度等动态因素进行调整。例如,外科病区由于手术患者多、术后护理任务重,实际工作量远超按床位数核定的人员配置,护士常常需要连续加班才能完成工作;而药房部门因未充分评估药品调配的实际工作量,导致药师人数过多,部分人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这种不合理的人力配置,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与关键岗位人手不足的矛盾局面。在患者数量较多的时段,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难以保证护理质量;而人员冗余的岗位则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整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三、政策约束与人员流动机制缺失,结构优化困难
作为公立医院,受编制政策的严格约束,人员进出渠道不够畅通。一方面,部分年龄较大、技能老化的员工占据编制但无法胜任一线工作,形成 “有编无岗” 的状况;另一方面,一些急需的专业技术岗位因编制限制难以补充新鲜血液,出现 “有岗无编” 的困境。
这种人员流动机制的缺失,使得住院部陷入 “要钱养人、保运转难谋发展” 的恶性循环。富余人员无法合理退出,增加了人力成本负担;而关键岗位人才短缺,又制约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了住院部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案】
针对该公立医院住院部在定岗定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倡导医院向公益化、精细化管理转型的要求和住院部 “降本增效、提升服务” 的目标,华恒智信专家团队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
图片
一、梳理岗位职责体系,明确岗位边界与工作标准
为解决岗位职责模糊的问题,项目组首先对住院部所有岗位进行了全面梳理,构建清晰的岗位职责体系。
项目组组织各病区负责人、资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通过工作分析、流程梳理等方式,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及与其他岗位的协作关系。例如,针对影像科医生与技师的职责重叠问题,明确医生主要负责影像诊断、出具报告,技师主要负责设备操作、图像采集,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衔接流程。对于患者转运环节,明确护士负责患者转运前的评估与交接,护工负责具体转运工作,运送中心人员负责协调转运工具与路线,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
同时,为每个岗位制定了量化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如护士的患者护理合格率、医生的病历书写规范率等,使员工清楚了解工作要求,减少工作推诿和沟通成本,提高整体执行效率。
二、采用多元定编方法,动态调整人力配置
针对定编标准不科学导致的人力配置失衡问题,项目组结合住院部各岗位特点,采用多种定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力的合理配置。
对于住院医生、护士等直接服务患者的岗位,采用效率定编法,根据年均患者收治量、平均住院日、护理级别等因素计算所需人员数量。例如,外科护士的定编数量参考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工作量、患者翻身、换药等操作频率确定。对于药房药师、检验科技师等岗位,采用看管定编法,根据日均药品调配量、检验标本数量等确定人员编制,避免人员冗余。对于行政后勤岗位,如住院部办公室文员、设备管理员等,采用岗位定编法,根据岗位工作量、工作班次等因素核定人员数量,确保人岗匹配。
此外,建立人力配置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分析各岗位工作量变化情况,结合季节因素、疾病流行趋势等,对人员编制进行灵活调整。在患者高峰期,通过内部调配、临时支援等方式补充关键岗位人力;在淡季则组织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三、建立灵活的人员流动与优化机制
为解决编制政策约束和人员流动不畅的问题,项目组协助住院部探索出一套符合政策要求的人员优化方案。
对于 “有编无岗” 的富余人员,通过内部岗位竞聘、转岗培训等方式,引导其向空缺岗位流动。例如,将部分行政岗位的富余人员培训为护理辅助人员,补充到护理岗位。同时,对确实无法胜任现有工作且不符合转岗条件的人员,通过内部退养、提前退休等方式妥善安置。
针对 “有岗无编” 的专业技术岗位,采用 “编制外聘用” 与 “同工同酬” 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建立编制内外人员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为编制外人员提供公平的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逐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占比。
【华恒智信总结】
本项目中,该公立医院住院部因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零加成政策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以及国家积极倡导医院向公益化、精细化管理转型的背景下,面临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的双重压力,而长期存在的岗位职责模糊、定编标准不科学、人员流动不畅、绩效激励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华恒智信通过深入调研,精准识别出住院部在定岗定编方面的核心问题:岗位职责边界模糊导致执行效率低下;定编标准缺乏科学依据造成人力配置失衡;政策限制与人员流动机制缺失阻碍结构优化。
针对这些问题,华恒智信提出了梳理岗位职责体系、采用多元定编方法动态调整人力配置、建立灵活的人员流动与优化机制有效解决了住院部的管理难题。
华恒智信在医疗行业定岗定编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积累,形成了 “岗位价值评估体系”“动态定编模型” 等特色工具方法,已为多家公立医院、私立医院提供了专业的咨询服务,涵盖住院部、门诊、医技科室等多个部门。其解决方案充分考虑医疗行业的政策特点和运营规律,具有 “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效果显著” 的特点,帮助医疗机构实现了人力优化配置与运营效率提升,赢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它被当成喂马饲料引进,无意中却救活了无数人
- 下一篇:没有了